8日,市政府辦公室發布了《蘇州市安全生產“十三五”規劃》。《規劃》針對安全生產現存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,為今后五年的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。根據《規劃》,在與市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交通安全方面,我市將對客運車輛、危險品運輸車輛、工程運輸車輛及其駕駛人實施動態監管,到2018年末,重型貨運車輛全部安裝GPS監控設備,2020年底全面禁止超限超載車輛進入高速公路。
安全生產存在四大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
過去五年,蘇州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成效明顯,各類事故起數、死亡人數、三項相對指標(億元GDP死亡率、萬車死亡率、十萬從業人員死亡率)實現“三下降”。但《規劃》指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,安全生產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。
首先,安全發展意識有待進一步強化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安全發展理念不牢、安全紅線意識不強。企業重生產輕管理、重效益輕安全的現象依然存在,安全投入不足,安全措施不落實。特別是中小企業日常安全制度往往徒有形式。
其次,安全生產固有風險依然很高。蘇州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運行強度大,企業生產的本質安全基礎還很薄弱,高危行業企業眾多。比如,全市現有危化品領證生產企業、經營企業、使用企業總量居全省第一。“九小場所”、“三合一”、群租群居場所等數以萬計。
第三,安全生產監管存在薄弱環節。全市788名編制內的安全監管人員監管著9萬余家企業,人企比約1??116。部分行業領域存在監管交叉、重疊甚至空白。安全監管隊伍綜合素質參差不齊。基層安全監管發現和解決重大安全隱患的能力不足。
此外,我市應急救援能力也亟待提高。
五年五大舉措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
根據《規劃》,今后五年,我市將通過五大舉措,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。
一是實施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的專項行動。從現在起至2018年底,以工礦企業及建筑、交通運輸等行業企業為重點,在全市開展為期三年的“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專項行動”。
二是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。到2020年,危險化學品企業、冶金等工貿行業企業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以上的分別占15%和5%。建筑施工、交通運輸、電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要達到100%。
三是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制度保障。到2020年,從業人員在100人及以上或年主營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礦山、建筑、交通運輸、危險化學品、金屬冶煉以及粉塵涉爆、涉氨制冷、船舶修造等領域的企業,配備安全總監比例要達到100%。
四是落實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。到2020年,力爭實現參加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企業投保面達到30%以上。
五是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誠信體系。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承諾、安全生產不良信用記錄、安全生產誠信“黑名單”等各項安全生產誠信制度。加強安全生產誠信結果的運用,建立企業安全生產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。2020年底前,全市所有行業領域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誠信體系。
到2018年末重型貨車全部安裝GPS
根據《規劃》,我市將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、交通安全、建筑施工安全、消防安全等12個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。
《規劃》在“交通安全”方面明確,要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,加大道路交通違法行為整治力度,根治駕駛陋習。實施對客運、危險品運輸、工程運輸車輛等重點車輛及其駕駛人的動態監管,到2018年末重型貨運車輛全部安裝GPS監控設備。
嚴格市區危險化學品機動車通行管理,到2020年底全市80%以上的貨物運輸主通道、重要橋梁入口處、高速公路入口處,設立公路超限檢測站或裝備動(靜)態監測等技術設備,全面禁止超限超載違法運輸車輛進入高速公路。
《規劃》在“消防安全”方面明確,推動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以及街道、社區建設“微型消防站”,推行區域消防聯防聯治。加強合同制消防力量、志愿消防隊伍等的建設。
實施“互聯網+安全監管”信息化工程
《規劃》指出,我市將在安全生產領域實施“互聯網+安全監管”信息化工程。
《規劃》明確,要加快云計算、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的融合發展。到“十三五”末期,全面建成重點企業、隱患排查治理、行政執法、職業安全健康監管、重大危險源、許可證、事故調查處理、企業誠信、應急救援等安全生產信息數據庫,并實現市、市(區)兩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和安委會成員單位之間橫向互連、縱向互通、資源共享。
到2020年,全市各級安監部門現場執法終端齊全,執法工作現場記錄、遠程可查;開通視頻會議系統,配備數字單兵設備,實現市、市(區)、鎮三級視頻互聯,事故現場情況遠程傳輸,實時動態指揮調度,組織協調高效應急處置。全市重大危險源100%納入預警監測系統,確保實現動態安全監控與事故預警。(摘自蘇州日報2016年10月10日第A02版)